案例一
广德市:“客货邮”深度融合 “双循环”畅通城乡
广德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下辖9个乡(镇)、3个街道,市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人口51.5万。近年来,广德市依托全域公交的运力资源及各乡镇的场站资源,按照“资源共享、节约高效”的要求,打造“多站合一 客货同网”服务模式。
一、政府重视,部门联动。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物流三级网络建设,把完善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作为方便群众、振兴乡村的重要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组,定期进行调研、督查和评估,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网络建设顺利开展。
二、高位谋划,规划引领。深入市场调研,编制了《广德县农村物流三级网络体系规划(2019-2030)》,明确了农村物流三级网络的衔接分工,科学规划线网布局和站场设置,为广德市农村物流三级网络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创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期间,投入2.3亿元,建设了市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投入8000余万元,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了集公交客运、快递、物流、仓储、交管站等功能于一体交通综合服务站,实现了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全覆盖。为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制定了实施方案,每年安排1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完善农村寄递物流网点建设和运营,为快递坐公交提供了基础设施和运力保障。
四、客货同网,线路共享。积极推进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客运建设,在原来建制村100%通公交的基础上,实现了公交线路向较大人口自然村延伸。自2019年起,广德利用公交三级网络全覆盖的优势,推行“快递坐公交模式”,以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为镇级物流服务节站,与当地电信营业点、超市等合作设置村级物流服务点。配送采用市到镇由厢式货车运输,镇到村由镇村公交运输的方式,创新“公交 快递”发展模式,有效利用镇村公交,将快递“低成本、高效率”派送至村级物流服务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五、交邮融合、交商合作。广德城乡公交公司成立广德运泰物流有限公司,与快递企业签约合作,结合公交线路,建设村级物流网点,实现交快合作,目前日均派送快件约5000件。同时积极参与商务部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通过招投标,承接了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及村级站点运营服务项目,将商务部门村级网点与自建网点进行整合,实现了交商合作。
广德市“多站合一 客货同网”畅通了农村物流配送渠道,实现场站、运输、物流等资源的深度融合,快递包裹派送成本降低30%以上,新增村级快递量同比增长38%,乡村快递由县城当日到家,同时激发了农村消费及农产品进城。
案例二
肥西县:推进客货邮深度融合畅通乡村振兴物流服务网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西南部,下辖12个乡(镇)、4个园区,区域面积16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8万。近年来,肥西县以“城乡统筹、资源共享”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农村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村流通提速提质,切实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
一、全力推进,夯实农村物流发展基础。制定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方案,出台农村地区邮政快递奖补扶持政策,加强县级综合货运枢纽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用地保障,财政投入1亿多元推进站场建设,不断夯实农村物流发展基础。健全农村物流网络。依托不断完善的路网,规划布局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建成京台高速严店道口的区域性百大物流园;县邮政公司分拨中心完成拓展升级,实现邮政和快递共同揽收、分拣、运输、派送有效整合;依托合肥市创建全国综合货运枢纽示范城市为契机,快速启动紧邻肥西高铁站、占地88亩的肥西县综合货运枢纽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后可实现综合调度、停车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邮政寄递、电商快递等“一点多能”。建设物流中转平台。依托现有公交场站、邮政分拨网点等资源优势,累计投入5800万元,高标准完成全县12个乡镇、2个园区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免租提供邮政快递企业入驻,实现集城乡公交、普货运输、邮政快递、冷链运输及邮件自提等为一体的“多站合一”。发挥村级网点功能。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邮乐购站点为辅,完成全县240个社区(村)寄递服务点规范化建设,有效支撑农村物流各类物资的中转仓储和仓储配送,将服务网点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全面构建上联县、下联村的农村物流运输新服务体系,实现“快递进家”。
二、融合发力,构建农村物流服务新体系。以城乡居民寄递需求为信号,坚持邮政快递市场化属性,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不断走深。推进交邮融合发展。推动县邮政公司和公交公司共建共享,打造了严店、花岗、山南等乡镇6条镇村公交客货邮合作线路,每天上午下午代运2个频次邮件包裹至沿线村级网点,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对代运线路、时间、网点、数量、派单人、代运人、接收人等信息实时联网管控,有据可查,确保邮件包裹安全准时送达。推进邮快融合发展。引导民营快递公司与县邮政公司合作降本,先期以交邮合作引路、以片区试点引领,经过两年多良好实际运营效果,打消民营快递企业观望心态。目前,县内民营快递企业全部与县邮政公司签订了“快递进村”合作协议,有效解决邮政与快递业务重合、人员重叠、多头寄递、收费偏高等问题,实现降人力、增效益。同时通过财政补一点、邮政快递企业拿一点,每月给予村级网点快递收寄人员专项补贴,确保末端网点可持续、惠百姓。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和农村电商培育,通过客、货、邮融合,畅通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2022年全县创建“三品一标”产品85个,涌现出“王仁和”“汪德荣”“丰乐酱干”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全县邮政快递发件、投递量1.2亿多件,肥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神买商场肥西特色馆、邮乐网、“九个挑夫”和淘宝网等,入驻县内农产品企业240余家,入驻产品380余种,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8亿元,其中9家农村电商网销额超1000万元。
三、拓展提升,依托物流体系串联叠加服务资源。按“资源共享、节点共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发展思路,依托客货邮物流体系,不断叠加各类要素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叠加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县域范围内紫蓬山、三河5A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示范点,依托村级服务末端位于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嵌入景区推介、乡土文化宣传等旅游功能,为过往游客提供道路指引、茶水小憩等服务。目前打造全省优秀旅游乡镇6个、旅游示范村9个,推出“江淮风情游”“淮军文化游”等“一日游”“二日游”路线14条。叠加农村金融服务。将乡镇综合运输中心和村级末端服务网点打造成“信用村”建设宣传服务点,由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安排工作人员定期驻点,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金融服务。2022年,全县36个村(社区)开展信用村建设,县内金融机构对561户信用户授信2630.7万元;新增农民小额信贷1079户5447.8万元。叠加农村信息化建设。结合公交带运特殊性,开发应用“简道云”系统,设立邮政封发端、公交车司机端、自提点站主端,引导邮政货运和公交客运驾驶员进行注册并串联,从邮政端邮件封袋开始,公交司机接收,公交带运到自提点,村级物流网点收发员或自提点经营户接收,全环节线上整袋交接接收,实现全程信息化无纸化操作,破解“进村难题”,实现“降本惠民”。
案例三
金寨县:“皖美乡村·交邮融合”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最西部,下辖23个乡(镇)、1个开发区,县域面积38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20万。近年来,按照“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级有点”的原则,金寨县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乡村振兴贡献行业力量。
一、构建“三级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运营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占地4.2万平方米,入驻快递、电商和商贸企业23家,实现入园企业快件统一分拣、一件代发、共同配送、全程智能化控制,日处理进出件量近12万件。结合乡镇闲置房屋,完成古碑、南溪、沙河、关庙、流波䃥、全军等重点乡镇寄递共配分中心建设并实现运营,同时完成310个村级寄递物流站建设和运营,全面实现“快递进村”目标。
二、推进“三统一”共配。强化政府主导,率先推行邮政企业与民营快递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共同分拣和统仓共配模式,搭建“统一分拣、统一运输、统一派送”的县域统仓共配体系。目前,快件分拣时间节约2小时,有效投递时间增加1.5小时,分拣费用下降10.77%,城区直投费用下降11.11%。
三、强化“三方协同”配送。采取邮政、快递、公交协同配送模式,整合运行“快快”下乡邮路9条、“交邮”联运路线7条、“交邮快”联运进村线路29条,快递到乡时间平均缩短40分钟,到户快件平均减少1至2天。
四、试点“无人派送”模式。采用“共享驿站 直投”方式,规划了2条邮路,投放30辆无人车循环作业,实行“无人派送”,日均处理量1500余件,甩点费用下降33.33%,站点费用下降20%。
案例四
繁昌区:“交邮融合 客货同站 同仓共配”
繁昌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西南部,下辖6个乡(镇),区域面积5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近年来,繁昌区积极推广客货邮发展新模式,依托三级物流共配服务中心,创新“三同”模式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日均物流吞吐量10000件,旺季达18000件。解决农村快递进村下行“最后一公里”,上行“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为农村“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一、同仓共配。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的区镇村三级物流共配服务中心,完善了三级物流体系。引入芜湖九个挑夫电子商务、中国邮政等6家快递企业,所有农村快递进村下行、农产品上行都由共配中心统一分拣、统一派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派送时效。
二、同路货源。依托全区建制村公交车全覆盖的运输基础,推出“快递坐公交到农村”统仓共配模式,通过智能排线、标准化实施、在途监控等手段,在农村公交上设置邮件快件周转区,驾驶员“兼职”快递员,客货同网,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三、同站共享。通过将繁昌客运中心候车大厅及2500平方米闲置空地改造成数字繁昌智慧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初始阶段完善智慧物流园三级物流统仓共配中心和 5 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89个村级综合运输服务点配套设施建设,辖区7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并计划改建客运站二、三楼建设货邮调度区。实现中心仓快递件与农村公交车零距离接驳,降低了快递进村运输成本,促进了服务乡村居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盘活了闲置站场资源,站务员转岗为快递员和物流管理员,也为员工提供了再就业渠道。繁昌客运中心智慧物流园搭建多元化客货邮综合一体化平台,探索出一条客运站“以商养站”转型发展的新途径,为客运站转型发展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