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scm@163.com 010-6543-6703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新一轮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合政办秘【2020】59号---2020年11月21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合肥市新一轮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

合政办秘【2020】5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合肥市新一轮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1月21日


合肥市新一轮创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20-2022年)


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同意保留大连等10个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的复函》(国邮函〔2019〕170号)精神,为进一步擦亮合肥“中国快递示范城市”金字招牌,更好服务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发挥快递业先导性作用,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协同、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科技应用、推动绿色发展,有效发挥快递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提升的重要作用,为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二) 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快递业务量达到13亿件,快递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支撑网络零售额10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主要发展指标在全国排名实现移位争先。全国快递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快递业支撑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使用快递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聚力产城融合,开拓快递业发展新空间。


1.区域快递枢纽地位提升工程。发挥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优势,加快“一枢纽(合肥快递枢纽)、两中心(城区二级快件集散中心、县级快递分拣中心)”建设,打造一批标识度高的合肥快递业新地标。加强与快递企业总部在金融、技术、产业链共建等方面战略合作,引导快递企业总部在肥建设快件处理中心、仓储中心、计算中心、冷链处理中心,共同参与打造长三角国际货运副枢纽、中部国际货运枢纽、东西部货流集散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在交通便利或产业集聚区域,规划建设快递产业功能区,优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促进企业要素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转效率。到2022年底,引入10家快递总部企业在肥建设各类机构,新增投资50亿元,构建以快递为核心,涵盖仓配、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能快递装备制造等项目的快递服务生态圈,把合肥环状快递产业园建设成全国快递业发展的示范集群。(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列于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配合单位,下同。)


2.综合交通体系高效衔接工程。依托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资源,推动快递处理中心、作业枢纽设施及服务网点同步配套建设,推进航空、铁路快件绿色通道建设。坚持“资源共享、多站合一”,推动快递企业参与航空产业园建设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配送体系。(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上海铁路局合肥站、安徽民航机场集团,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二)聚力产业协同,抢抓快递业发展新机遇。


1.快递与电商协同深化工程。引导快递、电商产业联动创新发展。支持快递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区,融入电商生态圈,提升仓储、运输、配送、信息等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建设“快递+”产业园区,孵化中小电商企业。引导快递业作为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鼓励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推进“快递出海”,充分利用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优势,统筹跨境电商园区(生态圈)建设,发挥合肥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作用,打通转运渠道,提高快件通关速度,增强跨境寄递服务能力。到2022年底,快递电商协同发展全面深化,跨境寄递业务量稳定快速增长。(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庐州海关)


2.“快递进厂”工程。搭建快递与先进制造业合作交流平台。引导快递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快递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根据制造业企业需求提供订单快递、入厂物流、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服务。促进快递与汽车、医药、白色家电、“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制造业深入融合,增强对关联产业的支撑带动能力,打造快递服务制造业“明星项目”。到2022年底,建成一批智能仓配一体化项目,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邮政管理局)


3.“快递进村”工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交邮融合,健全乡村快递服务网络。发展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提升快递业服务农业农村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满足农村生产消费快递需求。创新快递企业与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多元农村市场主体合作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提升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合作水平。到2022年底,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销社,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聚力基础支撑,激活快递业发展新动能。


1.末端设施提升工程。编制《合肥市邮政快递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出台《合肥市快递末端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充分衔接合肥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相关规划,优化快递末端总体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将末端网点、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智能快递服务设施纳入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范畴。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支持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进入高校、住宅小区、商业楼宇、工业园区等。开展老旧小区智能快件(信包)箱更新补建。到2022年底,实现智能快件(信包)箱总量突破9000组,格口总数超85万个,校园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覆盖率达80%,新开工老旧小区智能快件(信包)箱更新补建率达100%。(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金牌末端网点”创建工程。推动快递服务标准化升级,将网点标准化建设与放心消费创建、平安寄递创建、车辆管理、市场行政执法等工作紧密结合,规范快递末端收投行为,提升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到2022年底,完成100个标准化“金牌末端网点”建设。(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3.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提升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广刷脸寄件、配送路径优化和车辆动态导航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支持发展智能服务,不断满足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新需求。探索AI人工智能语音系统在快递客服领域应用,提升服务质效。到2022年底,主要品牌快递分拨中心100%实现自动化分拣作业,蜀山智能快递示范区建成运行。(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科技局、市数据资源局、蜀山区政府)


4.人才队伍培养工程。举办快递员技能竞赛,加强快递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快递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畅通快递行业人才发展通道,增加中高端人才供给。建立快递企业与高校合作平台,加强产、学、研、用等深度合作。扎实推进关爱快递小哥系列工程,优化从业环境,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深化对快递从业人员权益保护和联系服务工作。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快递小哥社会融入,在相关评比中积极推出合肥优秀典型人物。到2022年底,全面提升院企合作水平,建设3个省市快递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快递员职业技能培训1500人次,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00人。(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人社局、团市委、市总工会)


(四)聚力治理监管,促进快递业发展新提升。


1.法治规划建设工程。推进依法治邮,强化快递业法律法规宣贯,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加强自律,为快递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编制出台《合肥市邮政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快递业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相关规划衔接,优化快递业空间布局。(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县区邮政管理机构建设,充实行业服务与监管力量。落实寄递安全管理属地责任,健全寄递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寄递网格化管理和联防联治。强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智能监管、联合监管等方式,提升治理的公正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重大活动安保、应急处置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任务,实行安全管理创优考评机制,建立安全管理“红黑榜”。到2022年底,县区邮政管理力量明显增强,安检机联网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邮政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


3.生态环保治理工程。鼓励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应用,研发推广使用可降解的胶带、包装袋和环保填充物等物料辅料,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更新。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探索简约包装,减少二次包装。推广周转箱、循环中转袋循环利用,加强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管理,打造快递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持续推进生产运行中的节能减排,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加快运输周转速度,提升运输装载率。鼓励快递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和满足更高排放标准的燃油汽车,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快递绿色示范网点100个,绿色示范分拨中心10个。循环中转袋使用100%全覆盖,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快递网点100%全覆盖。新增和更新的邮政快递配送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00%。(责任单位:市邮政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城乡建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有关单位为联系会议成员单位,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阶段性工作情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和研究解决难点问题,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各县(市)区、开发区要围绕创建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


(二)加强政策资金保障。继续将支持快递业发展纳入市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按规定做好预算安排和投资计划,支持快递业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三)加强创建氛围营造。各相关单位要做好创建快递示范城市各项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宣传典型经验,为全面建设“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