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scm@163.com 010-6543-6703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的通知---国知办函保字〔2025〕287号---2025年04月15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公布

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的通知

国知办函保字〔2025〕2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创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形成地理标志保护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关于征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的通知》(国知办函保字〔2024〕884号),经组织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综合评审等环节,确定了12个创新性强、成效较为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案例,作为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把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经验做法与推进辖区内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同一领域的示范区经验要加强系统集成,不同领域的示范区经验要强化协同耦合。各示范区承担单位要积极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借鉴相关经验做法,多措并举推进健全保护制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大保护力度、强化保护宣传、加强合作共赢等建设任务,全面提振地理标志产品消费,推动县域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附件: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

2025年4月15日

附件:


附件

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

 

序号

示范区名称

案例名称

案例摘要

1

南汇水蜜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着眼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完善南汇水蜜桃保护制度

推进浦东新区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率先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加大对擅自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意译、音译、字译,或者同时使用类、型、式、仿等表述行为的查处力度。制定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建立南汇水蜜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工作台账,立案查处侵犯南汇水蜜桃等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通过行政指导依法纠正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不规范行为,促进专用标志使用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产值比上年增长10.83%

2

安化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构筑安化黑茶全产业链服务新格局

推动质量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综合运用、协同服务,建成安化黑茶质量基础设施(NQI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化建设、产品包装审查等8项基础质量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以来,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提供免费检测,累计减免检测费用200余万元。指导企业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标签标注不规范问题,为企业挽回包装印刷损失120余万元。

3

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建设,为柳州螺蛳粉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梳理完善柳州螺蛳粉质量基础、原材料种养、品牌保护和管理等全产业链6个子体系570项标准,搭建地理标志质量保障、质量服务、质量溯源监管架构。2024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额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8732.3万元。

4

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综合行政司法保护,聚力构建秭归脐橙地理标志立体保护新格局

高位整合行政、司法与社会资源,加强良种繁育、生产销售、品质监测、品牌推广等全链条保护,健全跨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形成行政执法规范引导、司法机关综合保护、社会大众关注监督的立体保护格局。查办秭归脐橙相关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案件各10余起,围绕地理标志纠纷开展民事诉讼和执行监督100余件,行政监督50余次,办理涉脐橙产业公益诉讼10余件,纠纷100余起,涉案总金额2000多万元,为地理标志相关经营主体追讨货款1000余万元。

5

金华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推动金华火腿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地理标志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

大力促进火腿产业与两头乌猪养殖、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上下游产业联动,推动两头乌猪养殖及火腿加工生产企业产业升级,形成协同发展合力。建立饲养全过程可视化的金华两头乌猪智慧养殖中心,打造地理标志宣教基地,推出金华火腿、金华两头乌猪地理标志研学路线,促进周边村集体增收近1亿元。2024年,金华火腿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6亿元,探索出一条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6

保山小粒咖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保山小粒咖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制定《关于推动保山小粒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充分挖掘利用保山小粒咖啡资源优势,助推小粒咖啡从种植、采摘,到生产、加工等各环节高质量发展。优化拓展地理标志特色产业链,推动咖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成立咖啡专业合作社88个,带动咖农5万余人,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术,实现助农惠农,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保山小粒咖啡综合产值达90.86亿元。

7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福建云霄)

畅通金融服务渠道,赋能云霄县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政银企对接共建,财政、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打造地理标志+金融高质量服务模式。为云霄县内云霄枇杷、下河杨桃、马铺淮山等地理标志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额度优先、利率优惠、手续优化的贷款服务,同等条件下可享受减少0.5%的利率优惠并增加5%的授信额度,累计减免利息709万元,惠及84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主体。截至2024年,云霄县地理标志相关贷款金额达23.93亿元,通过金融赋能地理标志产业提质强基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8

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创新数智监管,护航西湖龙井地理标志保护

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线上管理茶农近万户、茶企150余家,实现对168平方公里西湖龙井茶保护基地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全流程闭环监管。设计西湖龙井防伪溯源专用标识,根据不同使用主体分为茶农标和茶企标,精准核定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按量网格化发放茶标,严格茶标使用管理。2024年西湖龙井一产产值约6亿元,与2021年相比茶农、茶企收入年均增长超15%20%。西湖龙井数智监管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提升治理能力,为地理标志保护提供示范样本。

9

牛栏山二锅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弘扬牛栏山二锅头传统文化,讲好中国地理标志故事

建设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集中展示中国白酒文化和牛栏山二锅头酒文化。通过多媒体互动、举办行业论坛、主题展览及科普教育活动等方式,强化行业交流与科教实践,搭建企业与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弘扬牛栏山二锅头的传统技艺。打造体现时代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吉祥物形象IP,实现文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12万人次,在对外讲好中国地理标志故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10

雨花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多维体验雨花茶,塑造地理标志城市文化名片

创新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学七维地理标志体验模式,塑造城市文化名片。推出雨花茶特色菜肴,打造雨花茶茶园民宿和露营体验区,规划茶山徒步线和茶园骑行线路,开发雨花茶特色小镇,推出衍生茶礼、茶食产品,举办茶艺互动体验活动,设立茶文化研学基地。项目实施以来,8条茶旅线路串联9大基地,撬动乡村休闲旅游消费1.2亿元以上,茶农采摘收入提升30%,新增导游、研学岗位超过50%,电商直播销售额快速增长,形成地理标志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鲜活样本。

11

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六堡茶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制定《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构建文旅、农业、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与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齐头并进。一对一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指导做好海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整合非遗技艺展示、茶文化研学、生态茶园观光等资源,促进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与地理标志产业发展,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

12

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标准引领地理标志品质提升,江津花椒跑出出海加速度

构建涵盖产地环境、品种种质、产品加工、分等分级、包装标识、储运保鲜等项目的江津花椒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夯实产品标准基础。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常态化检测,不断完善花椒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产品品质保障。建立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花椒检测中心,服务中国花椒产品走向国际市场。2024年,江津花椒出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量达248.6吨,出口额840万元,探索出花椒乃至农产品通过标准化提升品质、借助地理标志拓展国际市场的江津路径

 


附件下载: 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docx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原文链接:http://www.cnipa.gov.cn/art/2025/4/21/art_75_199034.html

收录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