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scm@163.com 010-6543-6703
云南电子商务进农村典型示范案例(十八): 保山市丨“城归”新农人变“兴农人” —— 保山发挥人才作用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QQ截图20250328051207


 云南电子商务进农村典型示范案例(十八):

 保山市丨


“城归”新农人变“兴农人” 

 —— 保山发挥人才作用助力农村电商发展


近年来,保山市抓住城乡融合发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等机遇,聚焦农产品上行、拓展电商营销渠道、加大直播扶持力度、提升电商服务体系,让更多优质农副产品“飞”出大山,“飞”向全国消费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

其中,不少拥有着浓厚“乡土情怀”的“城归精英”带着自己的“筑梦计划”,选择回乡创业,当起“新农人”,他们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支持,还引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多元发展,小小“网线”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海归“咖三代”的守正创新

“因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也为了让咖农卖好咖啡。”当问到为何选择回国创业时,保山高老庄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洁自信地说着。上世纪50年代,高洁爷爷一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开创了中国咖啡的大规模种植,留学海外的她毕业后毅然放弃高薪工作,选择回到潞江坝的咖啡田,创立高晟庄园咖啡品牌,成了一名“咖三代”。

高老庄独创“科研单位+公司+咖农”的管理模式让品牌之路越走越宽,旗下产品销往国内外。咖农天生对土地怀有热爱,将土地还给咖农,企业从科研等方面解决技术难题,做好田间管理和技术支撑,让农户更有积极性。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公司通过电商渠道帮助农产品上行,促进咖啡品牌下沉,将产品“破圈”推广。远高于其他国家互联网与电商的普及率,保山咖啡以一种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流通模式,触达消费者。而供需间的高频碰撞,使种植者更有机会参与全产业链的价值分配,不仅促农增收,也更好地打造云南咖啡的IP影响力。



“蓉漂”回乡助力“土特产”走出大山

保山舒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星瑜在成都工作多年,拥有丰富运营经验,他选择回到家乡,用党建盘活电商直播新模式,助力更多“土特产”走出去。在隆阳区商务局和青华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公司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弯道超车、提速增效的突破口。公司专注电商人才培养、政采富农、采销对接,旨在构建智慧化、服务于全国的购销体系。公司积极培育主播,为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提供电商培训,培养一批懂电商、会经营的电商人才。公司注重产品品质和传播,进入832平台进行销售,通过官方的影响力来推广保山本地的农产品,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发展至今,有效促农致富增收,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沪滇协作结硕果 “土特产”变时尚品

李海燕在外“打拼”多年,创业经验丰富,是残障人士的骄傲,更是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她回乡创立的施甸县永艳山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市场”为一体的联合经营企业,通过对本土黑木耳、香菇、鸡油菌、羊肚菌、平菇、竹荪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研发出野生菌酱、饼干等系列产品,丰富产品体系、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



政府积极为其申请沪滇帮扶等资金,2023年公司营业额达3800多万元。李海燕说,“发展农村电商,必须提升人才引进的政策力度,在政府的领导下,让更多人才能引入乡村并留下来。”

(来源:云南省商务厅)



资料来源:百度网(云南商务)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86410127985437

收录时间:2025年03月28日